4月11日,全国光学与光学工程2025博士生学术联赛西南赛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选拔赛以及研究生学术海报大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成功举办,到场参会师生以及企业代表达150人。该联赛由Light学术出版中心、iCANX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光日”组织委员会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光电所”)承办,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协办。
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光电所饶长辉研究员首先发表致辞。他指出,在当前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作为国家科研队伍的生力军,博士生和硕士生应专注科研、追求学术极致,致力于解决“卡脖子”难题,为国家重大需求贡献力量。饶长辉鼓励同学们珍惜学术交流机会,将个人研究方向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随后,企业代表武汉红星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自怀发表致辞,他感谢母校光电所的培养,并表示作为一名企业人,一直致力于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光电产品,以持续地助力我国光电领域科学技术发展。
开幕式由组委会秘书长、光电所马晓亮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董微副院长出席会议,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冯国英院长、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学院郑永豪副院长、贵州大学物理学院祁小四院长等率队参加现场比赛。
本次赛事吸引了来自西南地区1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8名博士生参加学术联赛、49名研究生投稿参加海报学术大赛,涵盖光学、光学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赛事分为博士生学术报告和研究生学术海报大赛两部分,内容涉及光源、光技术、光应用及光电材料等多个前沿方向。评审专家17名成员来自参赛学生所在高校或研究所。
在特邀报告环节,来自光电所郭迎辉研究员、重庆大学陈刚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郑永豪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谢小军教授以及四川大学申俊飞副教授五位专家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分享了光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内容包括亚波长尺度的广义几何相位调控、无标记超分辨率显微技术、自适应光致变色材料、太赫兹薄膜铌酸锂异质集成光电探测器、高分辨扩景深计算光学成像等前沿课题,为参会的研究生提供了最新的学术进展。
博士生学术报告比赛阶段,38名博士生围绕各自研究课题展开精彩汇报,内容涵盖光纤通信、量子光学、光频域传感、光致变色材料等多个领域。评委从创新性、完整性、应用前景及表现力四个方面对选手进行打分,经过激烈角逐,全国光学与光学工程2025博士生学术联赛(西南赛区)前十强名单揭晓。
研究生学术海报大赛同步举行,49名研究生以海报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评委通过现场提问和评审,评选出优秀海报奖20名。
本次赛事为西南地区光学领域的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激发了创新思想的碰撞,促进了学术成果的共享。通过此次活动,参赛者不仅展示了科研实力,更收获了宝贵的学术启发和友谊。未来,全国光学与光学工程博士生学术联赛将继续秉承“创新驱动、学术引领”的宗旨,为培养光学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推动中国光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